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世界中医药》 > 20171
编号:13621681
中医辨治小儿遗尿的古往今来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7年1月1日 《世界中医药》 20171
     至于肾者主水与气化,膀胱与其相表里,主尿液之贮藏与排泄,而肾之阴虚者,常失于气化,无以主水,扰乱膀胱,而终致遗尿,其治乃补阴之虚而泄虚之火也,诚如元·朱丹溪所云:“下虚内损而不固,宜补膀胱阴血,泻火邪为主。”

    1.4 明清时期 明清之期更有尊遗尿一病以肾虚为本者多。明·万全于其“三有余,四不足”中论遗尿之病多以肾虚为本,他脏之虚亦多源于肾也。明末·张景岳于其《景岳全书》中云:“盖水为至阴,故其本在肾。”明·戴思恭亦云:“睡着遗尿者,此亦下元虚冷,小便不禁而然。”清·李用粹则于《证治汇补》中书:“睡则遗尿,此为虚证,所以婴儿脬气未固,老人下元不固,皆有此患。”

    然遗尿之病亦非止于肾之虚也。

    张景岳云:“凡治小便不禁者,古方多用固涩,此固宜然,然固涩之剂,不过固其门户,此亦治标之意,而非塞源之道也。盖小水虽利于肾,而肾上连肺,若肺气无权,则肾水终不能摄,故治水者,必须治气;治肾者,必须治肺,宜以参芪、归术、桂附、干姜之属为主,然后相机加以固涩之为佐,庶治本之道,而非源流如度。”此乃培土生金,金水相生之用也。此外,其于《景岳全书·遗溺》中云遗尿之病有志意之病者亦不禁令時人耳目一新:“其有小儿从幼不加检束而纵肆常遗者,此惯而无殚,志意之病也,当责其神,非药所及。”此可谓以精神志意之说而解遗尿之病古今第一人也。

    又有心为火脏 ......
上一页1 2 3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304 字符